【大勢邸/Sylvia】不賣房也能變現資產!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彙整金管會資料,近年銀行承作「以房養老」的逆向抵押貸款需求大增,去年第三季單季核貸240件,第四季暴增至439件,2025年全年每季皆穩定突破300件,今年第二季更較去年同期年增42%;平均每件貸款金額也從去年最高667萬元、最低478萬元,提升至今年均突破700萬元,顯示屋主對於房產活化運用的接受度快速提升。
▲銀行辦理以房養老貸款情形。台灣房屋提供
所謂「以房養老」,是將不動產向銀行進行逆向抵押貸款,由銀行按月撥款提供生活所需,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,此類貸款不屬於購屋性質,因此不受銀行法的信用集中限制與限貸令規範,反而成為銀行在打炒房措施下積極推廣的另類業務;相較傳統房貸需全額撥款,此機制採取按月撥款方式,有助銀髮族靈活調度資金、延續資產效益。
張旭嵐進一步表示,當代長者理財觀念更趨開明,在少子化與自立生活意識提升的背景下,許多長者選擇不靠子女、不輕易處分房產,而是透過以房養老在保有不動產的同時穩定取得現金流,「從貸款件數與金額同步攀升的現象,可見此方案已成為屋主晚年資產配置的主流選項之一,讓人生的下半場,得以善用上半場的努力成果」。
觀察核貸數據,累計至今的9,642件中,有近半數、達4,772件集中在台北市、新北市與基隆市,反映出大台北地區的資產價值與接受度雙高;而從性別分布來看,女性申貸比例達57.5%,男性則為42.5%。
台灣房屋集團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,我國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,加上目前世代的年長女性經濟自主能力仍相對薄弱,成為依賴貸款支撐退休生活的主力,「再者,北部地區屋主財務觀念開放、房產估值高,對房產變現的需求與效益自然更為明顯,使得以房養老方案在北部地區的接受度也明顯領先中南部市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