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生成圖像的雙重隱憂:能源消耗與侵權爭議

近年來,AI生成圖像工具如DALL-E、MidJourney等迅速普及,讓使用者能輕鬆創造各種風格的視覺作品。然而,這項技術不僅面臨嚴重的能源消耗問題,近期更因「吉卜力風格」圖像生成引發侵權爭議,凸顯AI藝術背後的環境與法律雙重挑戰。

驚人的能源代價與環境成本

研究數據顯示,生成單張AI圖像所消耗的電力,相當於為智慧手機充滿電所需的能量。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,訓練如Stable Diffusion這類大型AI模型,可能產生相當於3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,等同於一架客機從紐約飛往舊金山的單程碳足跡。

「每次用戶點擊『生成』按鈕,背後是數百個GPU運算核心同時工作數秒鐘的能源消耗。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能源研究員艾瑪·史翠克強調,「這種看不見的環境成本正快速累積。」

吉卜力風格AI圖像引爆侵權爭議

近期社群媒體掀起一股「用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」的熱潮,卻引發嚴重的版權疑慮。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以其獨特藝術風格聞名,AI系統在未經授權下模仿這種風格,可能涉及智慧財產權侵害。

「這不只是風格模仿的問題,」有智慧財產權律師認為,許多AI模型是使用未經授權的吉卜力作品作為訓練數據,這在許多國家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行為。

數據中心能源需求與法律風險雙重壓力

AI圖像生成服務依賴的龐大數據中心網絡,目前消耗全球約1-1.5%的電力供應。與此同時,AI公司也面臨越來越多版權訴訟的風險。

有部分財經專家認為:「我們正處於一個灰色地帶,」,「一方面要提升能源效率,另一方面也要重新審視訓練數據的合法性。」

產業回應與使用者責任

面對環保與法律雙重壓力,部分AI公司已開始採取行動。OpenAI宣稱其最新模型能源效率提升40%,Google則承諾2030年前實現數據中心碳中和。在版權方面,一些平台開始限制特定風格圖像的生成。

專家建議使用者可以採取以下負責任的做法:

  • 避免生成模仿知名藝術家風格的圖像

  • 優先選擇聲明使用合法訓練數據的AI服務

  • 減少不必要的圖像生成請求

  • 重複使用已生成的圖像而非不斷創造新內容

  • 選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AI平台

隨著AI藝術日益普及,如何在技術創新、環境永續與智慧財產權保護間取得平衡,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全球性議題。各國立法機關也正加緊研擬相關規範,以應對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所帶來的挑戰。

新聞中心

新聞中心

相關新聞

你可能也想看

相關新聞

精選建案

THE精銳

臺北市 松山區
繁華取靜,環抱3商圈,良好居住品質,純淨隱私,並杜絕噪音與空汙,視野通透充裕採光。
景觀華廈|地上12層|42戶|熱門商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