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勢邸/Sylvia】根據住展雜誌最新公布7月「住展風向球」,燈號續亮衰退「黃藍燈」,分數38.2分,刷新今年第5顆黃藍燈、並寫下後疫情以來最疲弱態勢;六大構成項目呈「一升、一平、四降」,在暑假分流、颱風不穩定天候、民俗月將至與新關稅政策等利空夾擊下,預售屋推案量較前月下修逾百億元、買氣與成交同步探低,市場保守情緒升溫,928檔期恐難寄望過高。
▲2025年7月暨近一年【住展風向球】六大指標分數與燈號對照表。住展雜誌提供
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指出,7月供給面保守調整最為明顯,預售物件推案量自前月回落至「600多億元」,月減規模超過百億元,指標案為台北市中正區、由豐基建設推出、量體達「百億元」的個案;另有三件「總銷50多億元」的大案,分別坐落桃園市內壢火車站生活圈、台北市北士科重劃區、新北市土城區頂埔地帶,建商為聚泰、華固、花王,其餘多落在40億元以下。
新成屋戶數雖為構成項目中唯一上升,但僅「微增30多戶」至「200多戶」水位,考量價格門檻與立即與銀行往來的資金壓力,除非工程完工而需按計畫公開,短線對整體市況難言正面。
待售建案數在需求轉弱下亦續增,7月達「1,375案」,較前月增加「40多案」,以新北市、桃園市去化最顯吃力;兩地新案接續登場,且不乏多戶數乃至「百億元」級案,銷售期動輒以年計,庫存壓力與推案動能形成「賣不掉又不得不推」的兩難。
買氣面同步轉冷,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「來客12.5組、成交0.7組」,雙雙下探至可類比疫情階段的低檔,除少數地段穩健、由大型建商主導的指標案,或新開案進入甜蜜期能拉出單週數十組、成交不掛零的表現,成屋現場普遍出現單週個位數賞屋與零成交的常態,顯示買盤信心疲弱。
價格面則呈「開價與成交價貼身雙人舞」,議價空間維持在「一成以內」,台北市因高價區段與相對親民區段並存,例如大安區鍍金門牌的高價新案與萬華、文山、內湖平價產品間的價差,拉抬了議價率的可見度;其餘縣市多數建商仍維持既定價碼,不輕易讓價,亦憂心降價引發骨牌效應,只能在「不降不賣」與撐量之間拉鋸。
展望下半年,陳炳辰直言,今年市況「更仰賴檔期」帶動,7、8月屬青黃不接,推案興致轉弱使供給縮水,加上關稅疑慮壓抑資金承擔風險,需求面更顯消極,「雖然928檔期在傳統上為年度關鍵檔,但目前已有新北市林口、桃園龜山與中壢,以及新竹東區、竹北等地指標大案未必於928亮相的訊息傳出,全年推案量恐將進一步下修,前程晦暗難明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