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屋不再划算?七都這10區預售單價差不到5萬!

在川普關稅政策升溫、央行限貸緊縮下,台灣房市資金面進一步收斂,不少購屋族在考量購屋成本與未來增值性之際,開始將目光轉向預售市場!根據《591實價登錄》統計,2024年七都中有十大行政區的預售與成屋單價差距縮小至每坪5萬元以內,顯示過去「預售總是比較貴」的印象已被打破,部分區域甚至因成屋條件相近、貸款壓力反而較重,使得預售屋成為更實際也更彈性的選擇。

表/2024年七都預售與成屋價差最小十大行政區。591實價登錄提供

《591房屋交易網》指出,在當前金融環境轉變之下,成屋雖具立即入住優勢,卻面臨貸款額度受限、需一次備齊大筆資金等財務挑戰;相較之下,預售屋具備付款期程彈性、建築規劃更新、受限貸波及較小等優勢,加上價格逼近甚至貼近成屋,使其性價比明顯提升,尤其對預算有限的年輕購屋族而言更具吸引力。

觀察價差最小的十大行政區,其中桃園大園區僅差1.5萬元,為全台之最,主要因青埔特區與客運園區建案林立,形成「成屋新、預售多」的格局,市場競爭壓縮兩者價格差距;高雄仁武則以2.3萬元緊追在後,區域多數產品落在3字頭,吸引大量首購族進場,需求集中於新大樓,亦使成屋與預售行情趨近。

北部則以新北三峽最具代表性,儘管北大特區成屋單價偏高,但預售多布局於開發潛力區段,形塑「高價成屋、低價預售」的結構性落差;而桃園觀音雖仍屬重劃初期,但草漯新案釋出大量,建商開價趨於理性,使預售單價與成屋僅差3.8萬元,也成為提前卡位者的熱點之一。

南台灣則以台南歸仁、高雄大寮、橋頭與楠梓等地入榜,其中歸仁在打炒房後投資買盤退場,帶動預售開價回落、價格回歸基本面,與成屋單價僅差3.9萬元;高雄橋頭與楠梓則因台積電設廠效應,屋主惜售心態推升成屋價格貼近預售行情,顯現區域發展帶來的價格結構重整。

591也補充,新竹新豐與桃園楊梅等通勤帶區域,因具備房價基期低、生活機能成形中的「成長型地段」特質,使得成屋與預售價格自然貼近,帶動首購與外溢買盤逐步移入,形塑新一波價格拉鋸主戰場。

綜合觀察這十區的共通點,皆為成屋屋齡偏新或聚落明顯、預售供給充沛的區域。若考量未來增值性與資金運用效率,在總價相當的前提下,預售屋不再只是投資客的選擇,更成為剛性自住客的合理方案。

Sylvia

Sylvia

相關新聞

你可能也想看

相關新聞

精選建案

THE精銳

臺北市 松山區
繁華取靜,環抱3商圈,良好居住品質,純淨隱私,並杜絕噪音與空汙,視野通透充裕採光。
景觀華廈|地上12層|42戶|熱門商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