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勢邸/Sylvia】《囤房稅2.0》上路效應逐漸顯現,加上裝修成本持續飆漲,民眾居住壓力不減反增!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,今年6月的「居住類消費者物價指數」達109.31,創下歷史新高;其中房租指數達108.8,住宅維修費更飆至114.17,意味即使選擇租屋,也無法逃避居住成本不斷升高的現實。
▲近年居住類物價指數變化。台灣房屋提供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指出,在房價緩步修正的背景下,租金卻持續走高,主因是多數房東面對稅費調整與成本墊高,選擇將負擔轉嫁給租客;對此,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,過往許多「地下房東」因租金補貼擴大與稅務查核力道提升,紛紛開始申報租賃所得,導致持有成本上升,成為房租連年調漲的推手之一。
此外,因應市場對生活品質與居住安全的重視,近年不少屋主在出租前進行整修、增設家具與家電,以提升房屋價值並提高租金報酬;然而,裝修工料價格雙漲,使得住宅維修類指數持續飆高,以今年6月為例,住宅維修費指數已達114.17,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.59個百分點,反映出房東升級房屋品質的同時,也讓租客得承擔更多支出。
除了房租與維修費,水電燃氣指數也在今年6月明顯跳升至118.71,相較於今年2至5月的102.53,短短一個月增幅超過15%。張旭嵐表示,夏季電價的上調固然是指數飆升的季節性因素,但從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與國內水費調漲可能性觀察,未來此類開支恐怕仍將持續攀升。
至於其他居住相關支出,如家庭用品與家庭管理費,也都呈現緩步上揚態勢,趨勢中心指出,這類開銷雖具調整彈性,但累積下來也加重整體生活負擔;台灣房屋資深經理陳定中補充,隨著央行升息,購屋貸款利率自2009年以來攀抵新高,「包租公等貸款族群也可能因投報率下降,而透過提高租金來維持報酬水準,進一步擴大租屋市場壓力」。
綜合分析可見,即使不購屋,租屋族群面對的生活成本亦節節上升,無論是租金、裝修、水電或日常用品支出,皆逐年推高居住類物價指數;在囤房稅、夏季電價與原物料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,台灣民眾的「居住通膨」問題,恐怕將成為難以逆轉的中長期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