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勢邸/Sylvia】根據《永慶房產》針對台北市房市結構轉變的最新趨勢,顯示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住宅在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間交易占比高達55%,幾乎是5年內新成屋交易量的五倍,顯示在房價高漲與地段考量雙重影響下,價格親民、坪效高的老屋反而成為主流,穩坐市場交易主力寶座。
▲近一年台北市各屋齡段交易量與交易占比。永慶房產提供
在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,除了新興重劃發展中的內湖與南港,其餘地區皆以屋齡逾30年的中古住宅為交易主力,尤以大安與松山兩區最為顯著,30年以上住宅占比高達69.4%與68.5%;對此,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,市中心核心地段多已開發成熟,新建案釋出有限,導致自住與首購族轉向總價更可負擔的中古住宅,尤其這類物件常鄰近捷運與生活機能齊備,兼具實用與地段優勢。
對比之下,新成屋則多集中於新興重劃區或都更成果地段,如西區門戶計畫帶動的大同區,即因新案穩定釋出而形成特例,近一年新成屋交易占比達30.6%,在北市排名第一;陳金萍分析,雖然大同區整體屋齡偏高,但新案多位於成熟地段,價格亦未脫離首購或在地換屋族可接受範圍,因此吸引穩定買氣。
價格方面,若以區域分析價差,以士林區最為明顯,新屋每坪平均單價110.7萬元,中古屋則僅64.9萬元,價差高達70.6%。其次為北投區,價差亦達61.7%。此一現象反映出隨著北士科開發、捷運北環段施工、以及輝達進駐北投等重大建設帶動下,區域新案水位急速推升;然而,陳金萍也提醒,士林與北投幅員廣大,社子島、陽明山等機能相對弱勢區段,對新案價格支撐有限,致使區內價差進一步拉大。
相對而言,文山與萬華則呈現新舊價格最為接近的態勢,價差僅約三成,單坪差距約20萬元;陳金萍表示,這些傳統住宅區近年開發力道有限,缺乏大型建設與題材加持,新案開價受限,自然難以與中古屋拉開明顯距離。
▲近一年台北市各屋齡段平均單價與價差。永慶房產提供
整體而言,在土地取得困難、新屋供給稀缺下,北市新案價格節節升高,而具價格優勢與生活便利性的中古住宅,仍是大多數實質買盤的首選,「未來房市發展仍需觀察利率政策與通膨變化,買方將更重視價格可負擔與居住實用性,讓中古屋憑藉靈活格局與總價優勢持續保有市場主力地位;至於新成屋則需仰賴區域建設、品牌建商與政策利多相互拉抬,方能延續熱度」。